最好的旅途是跟着孩子看世界 |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 2017-10-25 字号:[ 大 中 小][打印内容][关闭窗口] |
暑期有幸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,老公瞬间“父爱大发”,拉着儿子一会看文物,一会看历史,嘴里说个不停,孩子正和同行的小伙伴有说有笑,被爸爸不断地念叨,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。 儿子继续把爸爸当空气,老公一下子失去了耐心,对着儿子大吼起来:“你看看你,就知道说话,难得来一次你不好好看看吗 ” 儿子被老公生气的态度镇住了,刚才那张可爱的小脸蛋上瞬间布满了疑云,我分明读出了不安与惊恐。同时,我也对老公的语气充满了反感。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,大家不欢而散,愉快的北京之旅染上了一个小小的污点。 在回程的高铁上,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从老公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每当读一本书时,我急着帮孩子去解读,看科学节目的时候我也会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这是历史典故,那是地理常识,就是听一听音乐,我也会说这是哪个交响曲。 有了大人的讲解孩子真的就会“学”到更多吗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记住这些“知识”吗 父母为什么总是喜欢给孩子指点江山呢 “因为关系不平等,觉得孩子的能力与地位不如自己,父母才会责骂或赞美孩子。 大人跟小孩虽然不一样,但就身而为人来说是平等的。如果能以信赖、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,不但不需要责骂,也不需要赞美。”
智力发展来自体验而非知识 孩子看似没心没肺,一路贪玩,这种不正经的态度其实是孩子用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世界。比如孩子看到一朵花,他会摸一摸,闻一闻,看到一棵树,他去抱一抱,跳一跳,反复尝试,感官神经系统发育就会不断被刺激,孩子就是这样自我发展,自我教育的。 如果这时候父母自作聪明的横插一刀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花、那是什么树,这朵花是什么颜色,那颗树有多高,那么孩子的感受就会被割断。 比如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碰刀子,大家想象一下,小冉宝宝玩过刀子,用刀子切过纸,划过桌子,小熙宝宝见过刀子,但每次想要碰的时候就会被妈妈禁止:宝宝,刀子危险,会弄伤你的小手的 被禁止几次之后小熙宝宝再也不敢碰刀子了。当这两个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被绳子绊倒了,小冉马上在周围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体割断绳子,而小熙只会惊恐大叫。 原因很简单小冉宝宝体验过刀子带来的感受,他知道刀子可以切断物体,小熙只知道刀子会割伤,不能碰的知识,智力无法发展,得到的就是害怕和约束。 不干扰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 很多大人习惯说:我走过的桥要比你走过的路多,吃过的盐要比你吃的饭多。所以我们会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孩子“指点江山”,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历史典故,那是什么地理知识,似乎不给孩子上上课,这趟旅行就白费了。这样做会让孩子懒于思考,反正父母会告诉我的,孩子慢慢习惯了“被灌输”,“被填鸭”。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,孩子就会出现条件反射,看到事物第一时间就去搜索知识,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感受力。 所以当孩子邀请你去共同玩耍的时候请尽量回应孩子,跟他一起捏捏泥巴,踩踩沙土,冷不丁地再去偷袭一把水,跟着孩子愉快的感受共振。如果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说话,我们就陪着他慢慢走,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。 把孩子想象成自己的朋友,知道他有很多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观点,和他在一起就如一位良师益友。带着这种“空杯”心态和孩子出游,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慢慢养成。 放手就是最好的爱 出去旅行也是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好机会。小到衣服的整理,大到路线的安排和酒店预定,如果大人全都包揽下了,孩子的参与度就减小。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和孩子共同讨论旅游的路线和预算,邀请孩子一起制定安排。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抱怨孩子总是拖到最后才会完成作业,或者生气于孩子总是丢三落四。自我安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是可迁移的,孩子会安排生活,自然就学会了安排学习。 到了景区也有很多看似危险的项目,比如水上过桥,空中攀援,以前我常常考虑到安全问题而有所担忧。有一次我看见孩子小心翼翼地进行探索,他先用两只手牢牢抓住绳子,然后先踩左脚,右脚继续跟上,当整个人平稳地站在木板上之后,我分明发现孩子稍稍歇了一下又继续向前。终于,孩子顺利从水桥的这端来到了那端,孩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似乎藏在心中的担忧和害怕也随着呼吸溜走了。孩子兴奋地告诉我:“妈妈,我还要玩一次。” 你看,孩子是多么善于找方法,在体验中他可以评估到底什么是危险,当成功的喜悦驱散了心中小小的害怕之后,内心的力量开始慢慢生长。 好了伤疤忘了疼,我们都忘了那个小时候的自己了。与其说我们陪着孩子成长,不如说透过孩子让我们有机会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 |
中国南通妇联版权所有 Copyright (c) 2009 www.cnann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南通市妇女联合会(ntwomen.org)备案号:苏ICP备11031341号
地址: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行政中心 电话:0513—85099331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